Skip to content

Infinsight技术文档

ElwinGao4444 edited this page Mar 20, 2019 · 2 revisions

总体架构

内部结构

Infinsight服务总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
  • API Server:响应用户请求,处理数据的整合、计算、抽样、格式化输出等任务,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接口
  • Store Server:监控数据的数据缓存与持久化存储,对API Server和Collector Server提供统一的时序存储服务
  • Collector Server:服务信息的采集,缓存,预计算和数据推送功能
  • StoreDB:分布式持久化存储服务,目前使用MongoDB
  • Config Server:分布式配置管理服务。目前Config Server并没有直接使用ZooKeeper或ETCD,而是在MongoDB之上自行研发了一套配置管理服务。Config Server虽然在逻辑结构上属于独立进程,但从实际实现上,Config Server只是安插在API Server、Store Server和Collector Server中的本地库
  • 说明:内部结构中,API Server、Store Server和Collector Server都是由多个进程组成的服务集合

外部依赖

Infinsight是一个面向为服务的无agent监控系统,所以依赖于目标服务提供state接口,如:命令行接口、clieht接口、http接口等

组件介绍

如架构图所示,Inspector主要分为三个服务单元,每个服务单元中又细分成多个组件,其中:

  • 灰色,为通信组件,负责数据的服务监听,数据传输,失败重传,压力控制等工作。
  • 蓝色,为存储组件,负责系统不同层次不通内容的缓存,提升系统性能,降低数据库访问压力。
  • 红色,为计算组件,负责系统不同层次的计算、抽象、统计、过滤等工作。
  • 绿色,为序列化组件,负责数据在存储或传输前的压缩工作,以及在进行计算前的解压缩工作。
  • 粉色,为服务接口组件,提供对外数据访问能力,直接响应用户的请求。
  • 黄色,为高可用管理组件,负责服务的心跳、任务分布与缓存分布管理,保证系统的高可用。

API Server

API Server组件介绍

  • API Proxy:Http Server,响应用户的数据请求
  • Depress:数据解压缩
  • Pointer Merge:将Store Server和Collector Server中的数据进行合并
  • Point Compute:进行展示相关数据的最终计算工作,例如:四则运算、计算delta等
  • Point Filter:对Cache获取的数据进行剪裁与抽样,提取出满足条件的时间范围和数据精度
  • Grafana:提供用户可视化界面展示

API Server 核心设计

Api主要负责数据的查询,基本查询过程如下:

  1. 从Collector Server中获取数据(ProtoBuf协议)
  2. 从Store Server中获取数据(ProtoBuf协议)
  3. 将Collector Server中的数据与Store Server中的数据进行解压缩与合并
  4. 对合并的数据二次计算
  5. 对计算后的数据进行过滤
  6. 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格式化输出(Prometheus协议:https://prometheus.io/docs/prometheus/latest/querying/api/,Range queries协议)

数据获取过程

  1. 对用户请求的实例ID计算一致性hash,可知数据是由哪个Collector Server抓取,由哪个Store Server存储
  2. 通过heartbeat服务,获取到对应Collector Server和Store Server的IP:Port信息,并通过protobuf协议分别请求Collector Server中近期的数据,以及Store Server上的持久化数据
  • 说明:

    如果有1台Collector Server挂掉,那么由于heartbeat探活,所以一段时间(目前设置为10秒)之内,其他Collector Server会接管这个挂掉的Collector Server的工作,API也会对应的通过存活的Collector Server计算一致性hash。

    但是,对于Store Server来说,由于Store Server要确保数据的连续可靠性,所以目前即使Store Server以外挂掉,也不能由其他Store Server来分摊它的工作,此时会导致部分数据无法获取,直到这个Store Server正常工作,服务才能恢复。

数据计算过程

API Server获取到的数据,形式上为“数组”,所以数据计算的过程主要就是针对如何对数组进行计算的过程。目前支持对监控数据进行以下4种形式的计算:

  • 数组与数组的四则运算(包含“模”运算):输入两个数组,返回一个数组
  • 数组与数值的四则运算(包含“模”运算,前置数据类型必须是数组):输入一个数据和一个数字,返回一个数组
  • 数组的差值运算:输入一个数组,返回一个数组
  • 数组的聚合运算(目前只支持sum):输入一个数组,返回一个数字

语法形式为:[functionName(paramList)],即在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的“不定长函数调用”的外边,加一对方括号。

参数列表有两种形式:1. $n;2. 数字。其中$n表示第n个监控指标的返回数据,从1开始数起;数字,就代表数字本身。($0表示所有监控项目的监控数据所组成的数组,$0一般只有在差值运算时才会使用,属于一种对于每个数组依次做差值的优化)

具体的解析和计算过程,详见代码:src/inspector/api_server/syntax/parser_test.go

数据采样过程

数据过滤即将原始数据,基于一定的规则,进行采样,并返回采样后的数据,目前提供两种采样方法:

  1. 定点采样:根据用户指定的数据步长(如1min),每一个步长进行一次采样,确保所有数据的距离都是相等步长
  2. 极值点采样:在两个步长区间,获取极大值和极小值点,并以这两个点作为两个步长区间的采样点

具体采样过程,详见代码:src/inspector/api_server/filter/filter_test.go

Store Server

Store Server 模块介绍

  • Data Handler:响应的存储请求,对数据进行缓存与持久化存储
  • TimeCache:基于定长时间压缩数据的数据缓存
  • StoreDB:数据持久化存储,目前使用MongoDB进行存储

TimeCache设计

TimeCache是Store Server中的核心Cache结构,用于保存最近一段时间的监控数据。

TImeCache设计的核心思想为以下两点:

  • 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,避免过多的管理开销
  • 数据按时间高效的自然淘汰

TimeCache核心数据结构

TimeCache采用“分级”+“多级索引”的形式进行存储:

  1. concurrency bucket:将不同实例的数据按照hash进行分桶,不同分桶之间的数据相互隔离,从而降低锁对性能的影响,提高性能
  2. InstanceMap:每个分桶内都有一个实例的Map结构,记录着不同实例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数据
  3. TimeLevel:对于每个实例,数据的存储分为不同Level,Level的含义为“时间对齐”的连续数据。时间对齐的概念指的是:由于Store Server只存储以某个固定的时间范围的数据,而这些数据范围之间没有重叠也没有间隔,即为“时间对齐”。例如,某条数据为12:38:23-12:39:22这一分钟的连续数据,那么12:39:23-12:40:22这个下一分的数据,与上一条数据为“时间对齐”的数据。在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,TimeLevel的数量只有可能为1个,但当Collector Server以外重启后,新发送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无法对齐。没有“时间对齐”的数据,TimeCache是无法进行存储的。
  4. DataCache:每个TimeLevel都包含一个DataCache,DataCache本质上为块存储结构,分为Index部分和Data部分:
    1. Index部分为二级索引结构,由“块号”、“块内偏移”和“数据长度”组成。index组成一个ring cache,相邻的index为时间对齐的相邻数据的索引。
    2. Data部分为存储块,主要用于数据存储,并有两个变量进行管理:最后数据写入点,块空闲率

Collector Server

Collector Server 模块介绍

  • Collector:与Target Server通信,获取服务信息。一个Collector Server中会有N个collector,每个collector定期抓取一个指定目标数据库进程,所以对N个服务进程进行监控,就需要N个collector。
  • Pre Compute:对数据进行预计算,生成虚拟采集信息,生成虚拟节点。(尚未开发)
  • Data Subscribe:制定触发规则,注册回调接口。根据预计算的结果与用户的触发条件,进行数据触发。(尚未开发)
  • Ring Cache:缓存本地collector抓取的实时数据,定期进行压缩存储,避免无用数据实时向存储服务请求存储,消耗存储服务的资源。
  • Compress​:在发送到Store Server之前,对一段时间的定长数据进行数据压缩。

Collector Server 核心功能

  1. 监听用户配置,根据用户配置实时生成新的任务,或删除老的任务
  2. 监听不同类型服务的元数据库,并实时更新任务列表
  3. 在分布式环境下,进行选主和统一任务分配
  4. 以秒为粒度对每个任务进行监控数据采集
  5. 提供最近1-2分钟的监控数据查询
  6. 将最新1分钟数据进行压缩,发送给Store Server进行持久化存储
  7. 自适应监控数据的变化,随着监控数据的格式变化,自动生成新的监控指标

Collector Server 详细设计

Collector Server内部组织结构分为两部分:

  1. 服务架构和基础服务
    1. 协程池:避免每次服务运行时协程的重新创建和释放
    2. 调度器:基于TCB(Task Control Block)保存每个Task的信息,并确保每秒对任务进行一次调度
    3. 任务流:workflow(任务流)的主要作用即对业务流程进行拆解,一个workflow由多个step组成,每个step执行业务流程的一部分。
    4. workflow通过注册进TCB,借助调度器执行调度。所以workflow和step可以看作是对任务与结构的结偶,并且确保任务的可测试性
  2. 业务流程
    1. 采集:通过client访问对应服务,获取监控数据
    2. 解析:将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解析,抽取需要的数据
    3. 存储:将解析的数据,存入内部数据结构(ring cache),并进行时间误差的处理
    4. 压缩:将一批(1分钟)数据进行压缩
    5. 发送:将压缩的数据发送到Store Server,并处理失败重发送

Infinsight压缩算法

Infinsight根据流式数据的特点,采用了三种压缩方法:

  1. 长key压缩
  2. 定值数值压缩
  3. 可变数值压缩

Infinsight的压缩过程设计,相比常规的数值存储方法,有以下几个特点:

  1. 定义最大存储长度为2^60,并存储“空值”。通常,2^60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的需求,但因为能够保存“空值”这一特性,也就意味着数据永远不可能出现“断点”,那么,基于连续数据的压缩,就可以做到非常高效。
  2. 采用浮点数、整数统一存储方式,将所有数值放大N倍转化为整数进行存储,不区分浮点数与整数的类型差别。虽然,由于所有数值均放大了N倍,但是由于GCD压缩方式的统一,所有倍无效放大的数值都会回归到原始数值,从而在不区分数据类型的情况下,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压缩率。

压缩流程

长Key压缩

长Key压缩主要针对数据监控项的存储,例如:systemInfo|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,由于每个实例,每分钟,都会进行一次数据存储,所以这么长的监控项本身就会占用大量的存储。为了降低监控项的存储开销,采用以下形式进行压缩:

  1. 从0开始计数,将每一个不同的监控项和一个数字一一对应
  2. 建立62数(26个小写字母,26个大写字母,10个数字)
  3. 将一个监控项转化为一个62进制数的字符串形式

通过以上方法,我们将监控项的长key,映射为内存中的数值以及持久化存储中的62进制字符串。不仅节省了存储成本,也将key的map映射关系转化为了数组下标访问,极大的提升了查询性能。

定值数值压缩

定长数据压缩,采用run length encoding + varint模式

run length encoding的压缩,指将n个相同的数值,变成一个数量加一个数值的形式进行存储。例如:11111存储为51

varint具体算法细节,参考google protobuf的文档说明: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protocol-buffers/docs/encoding

可变数值压缩

Diff压缩

Diff压缩,将第一个值原样保存,后续值通过后值减前置,将原数组变为差值数组,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。这种压缩算法对于单调递增的数据模型,通常会有很好的压缩效果

GCD压缩

GCD即最小公倍数,通过计算一批数据(60个)的最小公倍数,将最小共倍数单独存储,其他数据等比缩小,从而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。最小公倍数一般情况下压缩效率并不是很理想,但是对于大整数,并且结尾由很多0的数据,压缩效果非常好。并且,最小公倍数还是一种可以调和整数压缩和浮点数压缩的方案。

OD压缩

OD即原点距离压缩,将离原点距离较近的负数变为正数,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。OD压缩在数据中存在许多小负数的情况时,才能由很好的压缩效果,因为越小的负数,在无符号情况正数看来,其数值越大。

Simple8B压缩

simple8B压缩的核心思想为: 通过一个int64存储多个int64 使用高4bit存储低60个bit中每个数字的bit宽度,而使用低60bit存储数据 4bit可以表示16种不同的数值,每个数值代表一种标记,每个标记有其对应的数据宽度 selector-0为特殊标记,表示当前8字节用于指明后8字节中低60bit的数据个数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,并不是每个8字节的低60bit都可以存满的。比如,使用一个int64存储4个1,此时60个bit并没有占满,需要特殊处理。 selector-1为空值标记,即专门针对空值进行处理,当flag为1是,低60个bit用于保存连续空值的数量 映射表如图所示:

举例说明: 如果需要保存的数值为60个1,那么对于simple8B压缩算法来说: 数字1值需要1个bit就可以保存,所以,selector选择2 高4bit写入数字2 低60bit,每个bit都写入1,代表需要保存的数字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