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Notifications
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- Fork 0
/
米果-突然想去家庭餐廳吃漢堡排.txt
33 lines (19 loc) · 6.74 KB
/
米果-突然想去家庭餐廳吃漢堡排.txt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看完日劇「那一年我們談的那場戀愛」之後,突然很想出門找一間家庭餐廳吃漢堡排,即使片尾曲唱完的時候,都已經過了深夜11點,但是公路旁的家庭餐廳不都24小時營業嗎?印象中,是這樣的。
日劇裡的搬家工人「曾田練」,因為一封信,駕車至北海道,找尋信的主人「杉原音」,那時杉原音還在洗衣店打工。他們初識的那晚,在公路旁的家庭餐廳,為了「蘿蔔泥漢堡排」還是「蕃茄醬漢堡排」而猶豫不決,最後決定各叫一份,兩人分著吃。
經過幾年,兩人同樣在東京生活卻都有回不去故鄉的苦衷,曾田練一度誤入歧途,杉原音已經是專業的老人照護機構派遣工,他們彼此相愛卻各有戀人,最後又約在那間公路旁的家庭餐廳見面,故意臭臉冷漠的杉原音逞強說她不餓,曾田練努力回想之前到底點了蘿蔔泥跟什麼口味啊?杉原音小聲說了番茄醬汁,但曾田練還是點了其他款的漢堡排,兩人在等待餐點上桌時,漸漸有了甜美的對話,沒想到家庭餐廳服務生端上來的,依然是蘿蔔泥跟番茄醬汁口味漢堡排各一,天啊,服務生是長年臥底的嗎?真實人生有沒有像日劇這般動人的結局呢?
畢竟編劇「坂元裕二」是厲害的高手,曾經改編過「東京愛情故事」,還寫出原創的「最高的離婚」,在家庭餐廳的漢堡排埋下愛情重逢的梗,充滿心機啊,但我實在很想吃漢堡排,不管什麼醬汁口味都行。
以《池袋西口公園》系列聞名的日本暢銷作家「石田衣良」,在另一部小說《14歲》的最後章節中,描述4個即將告別14歲的同班同學,決定在3月春假裡,離開他們成長的月島地區,越過隅田川,混進新宿中央公園遊民區,來一趟沒有大人保護的單車旅行。清早出發,經過築地、銀座、日比谷,過了皇居、半藏門,沿著新宿通,吃力踩著腳踏車,飢腸轆轆的男孩們,選了一間路旁的家庭餐廳,吃一頓「有點早的午餐」。
「點了最便宜的套餐」
「義式漢堡排上桌,好吃到極點」
「這家店午餐時段的白飯無限量供應」
「把漢堡切成五塊,一塊配一碗白飯,漢堡沒了,把鹽灑在白飯上吞下去」
「因為還不到中午,店裡沒什麼生意,我們續了好幾杯咖啡和冰水,足足休息了30分鐘」
結束新宿中央公園和歌舞伎町的探險,回程又在那間家庭餐廳吃了一頓「遲來的午餐」,那天點的是奶油燴牛肉。
家庭餐廳總是這樣埋伏在路旁,大片玻璃窗,燈火通明,餐點選擇多樣,攤開菜單的時候,什麼都想吃,因此猶豫不決。
記憶最初的家庭餐廳用餐經驗,似乎是小學以前的週日中午,父親會帶全家去台南城內很有名的大舞台保齡球館二樓用餐。二樓餐廳有大片落地窗,往下俯瞰保齡球道,用餐的背景音場就是樓下保齡球瓶不斷倒下的木頭撞擊聲。我對那聲音的印象很深,也約略記得家庭餐廳有俗稱「藍吉」的和風西式定食,最厲害的是蛋包飯,也有端上來會滋滋作響還噴著油花的鐵板牛排,可選蘑菇醬或黑胡椒醬,兒童餐的漢堡排上面會插一根美國國旗,最愛的餐後飲料則是冰淇淋汽水。漂亮的服務生姊姊會拿著咖啡壺走來走去,腰挺得很直,像洋娃娃。
長大之後的家庭餐廳用餐經驗,反倒不是一家人同行,而是旅行途中,為了等待班機或電車時刻,或者累了,或因為旅館check in 時間還早,就拖著行李箱,去了「非用餐時段」的家庭餐廳,這種時段人少,店內安靜,餐點價格還算大眾,是可以坐下來安心放鬆的地方。除了向店員點餐之外,無須顧忌旁人,雖然也常偷窺鄰桌,然而被偷窺的時候或許更多。美式咖啡雖然淡而無味,但可無限續杯,穿著圍裙制服、端著咖啡壺在餐桌之間走來走去的服務生,總是輕聲詢問,「如何,來一杯咖啡嗎?」即使是那麼尋常的問句,都覺得旅途中的寂寞被理解了,也就一杯一杯續下去。
也唯有那種時刻,會特別想要點一份漢堡排,作為遲來的早餐或有點早的午晚餐。漢堡肉不像美式速食店那樣夾在上下兩層的麵包裡,被迫與洋蔥或番茄切片或起司擠在一起,而是成為主食,有自己的醬汁,佔據白色瓷盤的主舞台,搭配少許水煮青菜如綠色花椰菜或紅蘿蔔,外加一碗白飯。
家庭餐廳的漢堡排是個奇妙的黑洞,平常我不愛吃漢堡,也不喜歡把肉絞碎之後加工做成的任何餐點,唯獨家庭餐廳的漢堡排,保有肉的濕潤與不膩的油潤,外層炙熱還帶著稍許焦脆,可以用叉子或筷子將漢堡肉切成小塊,與白飯一起入口,美味極了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有時候也想吃蛋包飯,簡單的淋上平價的罐裝番茄醬就覺得很好吃。咖哩飯跟牛肉燴飯就算很平常,因為在家庭餐廳的菜單出現,也會覺得餐點的滋味有了另一層次的意義。有時飢餓過頭就衝動加碼升級為套餐,最後還是因為吃得太撐而有點後悔,早知如此就點單品,卻又不想放棄餐後可以無限續杯的美式咖啡,來來回回悵然,在內心上演不為人知的小劇場。我想自己應該是仗著那杯不斷追加的咖啡,可以在店內多留幾刻鐘,看著窗外的街景,看那些路過的人帶著身上什麼樣的風霜和什麼樣的盤算,就那樣以一杯必然會冷掉的美式咖啡繼續逞強地放空發呆,然後想起電影的那些在家庭餐廳發生的劇情,有些角色因為過於信任家庭餐廳明亮的燈光而推門進來,吃了美味的漢堡排而落淚,或邂逅什麼陌生人而展開一場大逃亡,但我每次結帳之後都走入過往的日常,這樣也好。
家庭餐廳不該是闔家歡樂用餐的地方嗎?有小孩尖叫聲和跑來跑去撞到桌腳的哭鬧聲,最終都以美味的甜點收尾,結帳之後,家庭美滿,和樂融融。可是戲劇電影卻不愛這套,為了凸顯角色孤寂的必要時,總會選擇家庭餐廳作為殘酷的決鬥舞台,譬如,失戀的時候,離家的時候,告白失敗的時候,遭人背叛的時候,大雪紛飛的公路旁,熱到昏厥的猛暑正午,或是大雨滂沱的深夜,劇本寫到這種關鍵時刻,家庭餐廳無限續杯的美式咖啡與漢堡排就會以機靈的配角切入,不僅療癒人心還有機會展開幸福的大復仇。
可是,真實人生裡,即使沒有那麼悲壯的理由,應該也有像我這種純粹想要吃漢堡排而愛上家庭餐廳的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