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,这里是 HelloGitHub 推出的 HelloZooKeeper 系列,免费开源、有趣、入门级的 ZooKeeper 教程,面向有编程基础的新手。
本系列教程是从零开始讲解 ZooKeeper,内容从最基础的安装使用到背后原理和源码的讲解,整个系列希望通过有趣文字、诙谐的气氛中让 ZK 的知识“钻”进你聪明的大脑。本教程是开放式:开源、协作,所以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司机,我们都希望你可以加入到本教程的贡献中,一起让这个教程变得更好:
- 新手:参与修改文中的错字、病句、拼写、排版等问题
- 使用者:参与到内容的讨论和问题解答、帮助其他人的事情
- 老司机:参与到文章的编写中,让你的名字出现在作者一栏
从今天这篇开始,开始进入 ZK 的原理讲解了,我会尽量把背后的原理比喻的有趣点的,大家放心看下去吧!今天讲的是单机版业务处理流程。
老规矩~我们继续来看看动物村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吧?
马果果毕竟年纪大了,每天接待这么多村民,实在是吃不消了,最终决定向村委会申请下能不能多招几个人,让他也能过过当老板的瘾。村委会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,并且决定由马果果自己去邻里街坊找合适的人拉来工作。马果果一直非常注重体育锻炼,所以三天两头泡在健身房里,于是开始在健身房里物色人选,最终选了三个身强体壮的年轻小伙,并且连昵称都给他们起好了,一个 80 多公斤叫小P,一个 90 多公斤叫小S,最后一个 200 斤叫小F!
我起名的时候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才用了这三个名字:
- 小P对应代码中的
PrepRequestProcessor
- 小S对应代码中的
SyncRequestProcessor
- 小F对应代码中的
FinalRequestProcessor
招人完成后,把办公室的布置也换下,变成了这样:
马果果现在高枕无忧在后方当管理者了,前面的工作都交接给了三个小伙,三个小伙各自工作也比较简单,我们一个个来看吧
作为办事处第一个被村民接触到的员工,**小P(Prep)**先会对要来处理事务的村民进行检查并做一些简单的询问:
这里必须得提下,如果出现了异常错误,**小P(Prep)不会终止对该村民的服务,也会继续引导他至小S(Sync)**的柜台继续办理
**小S(Sync)**的工作也非常简单,我们直接来看下流程图:
**小S(Sync)**是办事处的记录员,一直手边备着一本备忘录:
这本备忘录不需要去管是谁来登记的只需要把登记具体的内容(甚至是**小P(Prep)**标记的异常)给记录下来就行,之后每过一段时间统一进行归档。
小F(Final)作为曾经的大力士和马果果是有切磋过的,并且以微弱的优势输给了马果果,但是大度的小F(Final)并没有把这些陈年旧事放在心中,仍然心甘情愿的来马果果手下帮忙,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同志啊!
小S(Sync)这边每次归档完就会把那些事务一起交给小F(Final),而作为办事处坐在最后一位的业务员,小F(Final)手中握有马果果交给他的两个核心文件:小红本和小黄本!
需要把村民的请求认认真真的记录在小红本上,同时还需要查看是否有需要通知的村民在小黄本上,代替马果果对他们进行电话通知。
看起来**小F(Final)**做的事很少,但是实际是最多的,只是我这里把小红本和小黄本的逻辑给简单化了,小红本和小黄本我之后单独开篇讲解,这样又能水一期。
小故事讲完了,下面用猿话进行翻译:
在服务端启动的时候,就会把这三个处理器按照 P(Prep) -> S(Sync) -> F(Final) 的顺序串成一个链条,并且 P(Prep) 和 S(Sync) 本身就是一个线程对象,两者会随着服务端的启动而启动。
而 P(Prep) 和 S(Sync) 启动后各自都会使用一个死循环来处理主要的逻辑,而这部分 ZK 又会使用一个非常经典的模式来处理: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!他们各自都维护了一个阻塞队列,将接收请求和处理请求的逻辑拆开,从这个设计上就提升了吞吐量和性能。
其实不光光是这里,在 ZK 中这个模式可谓是随处可见,之后有遇到的时候会再说,我们现在把三个处理器的处理逻辑再深挖一下。
从流程上可以看到,PrepRequestProcessor 不涉及内存的操作和文件的操作,作为第一个处理器主要负责做些校验和标记的任务。
这里需要额外的提一下,流程中的两个粉红色的框,分别对是否快照和是否归档进行了判断:
- 是否快照:事务记录的数量或者大小大于了某一个程度,而这个程度的数字则是一个随机数(每次快照完都会重置)
- 是否归档:上次归档的时间和当前时间是否超过了配置的间隔时间(默认该配置为 0),或者事务的记录超过了配置的数量(默认为 1000)
使用了这两个判断控制了快照和归档的频率:
- 频率低的话,一次写入更多数据到磁盘,性能更好,但是容灾能力就低
- 频率高的话,对性能会有一定影响,但是容灾能力强
好像这张图和上面那张图其实没什么区别(Orz),就是因为细节都在小红本和小黄本中,所以留到下一章展开。
为什么小P(Prep)那边的异常不直接返回给客户端,而要向后传递至小F(Final)再响应?我想可能是为了能统一每个处理器的职责,客户端的响应都是小F来处理的。
在这里我小小的剧透下,以上的场景实际是 ZK 单机版的处理场景,如果换成了集群版会在该链条中加入更多的处理器,之后会涉及到集群后再讲。
本章节介绍了单机版的 ZK 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流程,并且通过责任链的方式把不同的逻辑拆分到不同的对象中去处理。下一章我们会正式进入内存模型和通知机制的实现,一起来看看马果果手中的两大核心账本到底是怎么记录的吧~
由于本章开始进入了 ZK 的原理讲解,一篇文章以及我个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,所以如果你有任何对文章中的疑问也可以是建议或者是对 ZK 原理部分的疑问,可以来我创建的话题中来讨论,方便记录和答疑:
我会为每一篇文章建立一个话题,这样你就可以在其中讨论,把你的问题困惑描述清楚。
答应我从今天起 ZKr 起来,好吗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