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31 lines (16 loc) · 8.66 KB

19th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31 lines (16 loc) · 8.66 KB

第十九章 · 七虞(一)

金对玉,玉对珠,玉兔对金乌。孤舟对短棹,一雁对双凫。横醉眼,捻吟须,李白对杨朱。秋霜多过雁,夜月有啼乌。日暧园林花易赏,雪寒村舍酒难沽。人处岭南,善探巨象口中齿;客居江右,偶夺骊龙颔下珠。(老规矩,读三遍)

老高开始关注《琅琊榜》时,第一轮播放已经收官了。据说收视率一般,但看过的基本都给了好评,有人称其为男版《甄嬛传》和国产《纸牌屋》。可惜现在没有精力去追剧,就去找度娘借本原著看了两眼。《琅琊榜》这个古怪的名字,是源于琅琊阁这个民间组织评选出的各项年度TOP10,评先选优这类事儿,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人愿意做,比如许劭兄弟的「月旦评」、《福布斯》的富豪榜和央视的《感动中国》。

琅琊榜》的原著和《甄嬛传》一样,是架空史实的。但为了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查,就P了一个南北朝的背景。这样的话,剧中的梁帝只能是第二章中「讲经同泰寺」的梁武帝萧衍。书里说梅长苏战死后数年,靖王萧景琰继位。而梁武帝是在公元549年驾崩的,这样推算,《琅琊榜》的故事应该大抵发生在公元542年前后。

如果琅琊阁这个纯公益性的民间组织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,既没有被梁陈隋唐四代更迭所摧毁,也没有被贞观开元两朝盛世所取缔的话,在二百年后的公元742年,他们一定会迎合时代热点,增加一项榜单,那就是琅琊诗人榜。

公元742年,唐玄宗放弃那个后世为其带来无限荣光的年号「开元」,改成了稍显土气的两字「天宝」。「开元」这个年号前后29年,天下大治,民富国强,一大群光芒耀眼的诗坛明星在诗词史的漫长红毯上正结队走来,贺知章、张说、张九龄、孟浩然、王昌龄、李白、王维、崔颢、高适、杜甫、岑参,每个人单独走过,都会引发粉丝们的山呼海啸,可他们偏偏要这样勾肩搭背、谈笑风生地走来,这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大事件,琅琊阁不出诗人榜,在新闻界真就没法混了。

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在原著中,都没有披露琅琊榜榜单的全貌,能确定的只有三个:榜首梅长苏、榜眼萧景睿和榜尾的言豫津。鉴于此,我们也只公布诗人榜的榜首、榜眼和榜尾。

榜尾是杜甫!我现在能感觉到板砖夹杂着西红柿呼啸而来的声音,但没错,第十名就是杜甫。有朋友翻出《杜甫很忙》那一章追问,之前你说杜甫是最伟大的诗人,这才几天你就把他仅仅排在第十。别着急,现在是天宝元年。杜甫刚满三十,在诗坛还是个新人。稍晚几年面世的《河岳英灵集》一共选了24个人,足够组成两个导师战队的了,但其中一样没有杜甫。所以现在把他排进十强已经是出于老高的偏爱了。我想杜甫也一定会发表这样的感言:名次什么的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站在这个华语诗坛最专业的舞台上,和这么多优秀的诗人一起讨论诗歌。

下面公布前两名,这两个位置争议不大。榜眼是王维。这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人,当时41岁。这位21岁就考中进士,成为大唐后备干部的前半程赢家,正处在他的人生瓶颈期。之前他担任了「寻找最美村官」南方区海选的总监票人(知南选),刚刚回京不久。已经开始看淡仕途的他正准备在京郊辋川风景区买一幢别墅,去过半官半隐的生活。王维的诗很早就得到了认可,在长安有一个由玉真公主资助的文化沙龙,诗歌、书画、音乐无一不精的王维,从一进京就一直是这里的焦点,直到天宝元年,榜首的那个人袖手而来。

琅琊榜首,江油李郎。李白的父辈曾有过一次海归的经历,从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迁居到中国的蜀郡绵州(四川江油),李白就是在这一前一后出生的。一前还是一后已经无从判断,但李白自己的童年记忆肯定是属于四川的。他在25岁那年,辞别亲友,仗剑出川,辗转来到湖北安陆。在那里他娶了前宰相许圉芝的孙女,生活了差不多十年,直到许氏夫人去世。这样看来,安陆算得上李白的第二故乡,安陆人在央视宣传片中自称「李白故里」有点打擦边球的意思,惹得江油人民很不高兴。

和21岁就进入体制内的王维不同,李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社会贤达的姿态,但如他所言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。天宝元年,41岁的李白被唐玄宗破格任命为翰林。李翰林的职责就是和著名音乐人李龟年搭档给唐玄宗写歌,主打歌就是那首写杨贵妃的《清平调》「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」。这对李白而言是so easy,分分钟搞定的事儿。玄宗对李白也很厚待,初见时甚至给予了「降辇步迎,亲手调羹」的超规格接待。才华横溢又得皇帝器重,所以李白一来,就取代了王维在玉真文化沙龙中的地位,这令王维多少会有些不爽。当然以李白的个性,也没有主动找王维示好的可能。所以,这两个几乎同时生同时死,又同样高傲的一时瑜亮,竟老死未相往来。后来有人认为,王维曾在玄宗面前说过李白的坏话,老高觉得王维既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必要。因为李白会对他说:讨厌我的人多了,你算老几?李白的个性根本没法在体制内混,如果说杨国忠研墨,高力士脱靴的可信度不高的话,杜甫说「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」总不会没有一点依据吧。所以,根本不需要别人说坏话,玄宗早晚会看不上这个醉鬼。李白自己慢慢也对这份皇家写手的工作失去了兴趣,双方一拍即合,买断工龄。

带着一大笔补偿金离开长安后,李白就在洛阳遇到了杜甫。之后,他在山东任城娶了第二任夫人,这个女人没几年就去世了,甚至连姓氏都没有留下。李白的第三任夫人又是一位官三代,她的爷爷是前宰相宗楚客。宗氏夫人看到李白在梁园墙壁上的涂鸦,十分爱惜,生怕保洁员擦掉,居然花千金把这面墙买了下来。这时已年近五十的李白,走遍了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,结交过玄宗在内的海内精英,还能遇到一个欣赏自己的女人,他应该开始享受安逸的晚年了。

但很快,安史之乱爆发了。有政治幼稚病的李白抱负满满的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队伍,并洋洋洒洒地留下了自己的「叛唐铁证」《永王东巡歌》。后来「永王东巡」被定性为另立中央,李白因而获罪,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残生。公元762年,这位古典诗歌的代言人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。一年之前,已经成为尚书右丞的王维在长安去世。三年之后,高适卒,又过了五年,轮到了岑参和杜甫。又两年,白居易生于新郑。

用了这么大的篇幅,就讲了一个李白。李白对杨朱可以归属于无情对的范畴,拆开来「李」对「杨」、「白」对「朱」非常工整,放在一起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古人。杨朱的思想曾经非常流行,孟子说:「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」。孟子对这两家概括为「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。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(从头到脚都磨伤)利天下,为之」。其实一毛不拔只是杨朱思想的一半,杨朱认为「损一毫利天下,不与也;悉天下奉一身,不取也。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。」大抵意思就是说大家都不必损己利人,也不能损人利己。墨子是古代郭明义,他的思想一般人做不到,只能心里不认嘴上说。杨朱的思想有点三观不正,所以只能嘴上不说心里认。

捻吟须出自唐卢延让《苦吟》:「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须。」现代人蓄须的少,估计会写成「吟安一个字,抽尽数盒烟。」人处岭南,善探巨象口中齿;客居江右,偶夺骊龙颔下珠分别出自《南州异物志》和《庄子.列御寇》,都是比较生僻的典故,有兴趣的问度娘吧。

最后说说玉兔对金乌,传说月中有玉兔,日中有金乌。人们就用玉兔代指月亮,金乌代指太阳,用「乌兔奔倾」代指时光流逝。在这哥俩无聊的追逐游戏中,深谷为陵,高岸为谷,花开花谢,云卷云舒,无论是墨翟还是杨朱,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,在乌和兔的感官中,都是无法分辨的须臾。